价信内刊:2025年7月刊

2025-07-31

一、通知公告

1、关于举办2025年中国拍卖行业法律工作会暨拍卖理论研讨会的通知

2、关于转发2025年度标准化类培训计划的通知

3、关于召开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第六届十一次常务理事会的通知

天价藏品背后的秘密:掌握这些拍卖知识,小白也能避坑捡漏!

    一锤定音,百万甚至千万成交!艺术品、古董、珠宝在拍卖场上屡创天价,让人既心动又望而生畏。作为普通藏家或爱好者,如何看懂拍卖门道,避免踩坑,甚至有机会慧眼识珠?这篇干货满满的拍卖知识指南,带你揭开拍卖行的神秘面纱!
    一、拍卖:不只是“价高者得”那么简单
拍卖,看似简单的“价高者得”,实则是一个精密运作的系统。了解其核心形式是第一步:
1. 增价拍卖 (English Auction):最常见的形式。拍卖师从底价开始叫价,竞买人逐步加价,直至无人再加,最高出价者胜出。现场气氛热烈,是大众最熟悉的拍卖场景。
2. 减价拍卖 (Dutch Auction):又称“荷兰式拍卖”。拍卖师从一个很高的价格开始叫价,并逐步降低价格,直到有竞买人应价表示接受当前价格,即以此价成交。常用于拍卖大批量物品(如鲜花、农产品),在艺术品拍卖中相对少见。
3. 密封投标拍卖 (Sealed-Bid Auction): 竞买人各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书面出价,互不知晓他人出价。最高出价者胜出,但通常以第二高出价(或略高)成交(“次高价密封投标”,即Vickrey拍卖,鼓励真实出价)。常用于政府招标、不动产等。
4. 网络拍卖:通过在线平台进行,形式多为增价拍卖,但出价过程在线上完成,时间可能持续数天。方便快捷,参与者广泛,已成为主流方式之一(如阿里拍卖、微拍堂等专业平台,以及大型拍卖行的线上专场)。
    二、藏品价值几何?看懂拍卖图录里的“密码”
决定一件藏品能否拍出高价,关键看其核心价值要素:
真伪 (Authenticity): 这是生命线!赝品一文不值。大型拍卖行有专家团队进行严格鉴定,但仍需留意图录中的描述用语(如“传”、“款”、“风格”等可能暗示非作者亲笔)。
稀有性 (Rarity):“物以稀为贵”。存世量少、独一无二或特定时期的代表性作品,价值自然飙升。
品相 (Condition):保存状态至关重要。是否有破损、修复、污渍、褪色?品相好坏直接影响价格,有时甚至相差数倍。仔细看图录描述和瑕疵说明。
来源 (Provenance):清晰的流传记录(收藏历史)是加分项。如果曾被名人、著名机构收藏或著录于权威出版物,会极大提升其价值和可信度。
艺术/历史价值 (Artistic/Historical Significance): 作者/匠人的知名度、在艺术史/技术史上的地位、作品本身的审美高度和时代代表性。
市场热度 (Market Demand): 当前收藏界的潮流和热点是什么?某些门类(如特定艺术家、时期、题材)在特定时期会受到追捧,价格水涨船高。
    三、参与拍卖:新手入门的实用指南与避坑锦囊
想下场试试?这些步骤和注意事项请收好:
1. 做足功课 (Research is Key):
关注拍卖预展:大型拍卖会前通常有几天预展期,务必亲自去看实物!看图录和照片远不如亲眼观察细节、品相、质感。
研读拍卖图录:仔细阅读拍品描述、尺寸、材质、年代、来源、估价、特别说明(尤其注意瑕疵描述和免责声明)。理解估价范围(通常有低估价和高估价),这反映了拍卖行的预期和市场判断。
了解拍卖规则: 每家拍卖行规则不同,务必提前阅读清楚关于佣金(买家酬金/Buyer's Premium,通常在落槌价上加收一定比例,这是拍卖行主要收入来源)、付款方式、提货时间、违约条款等。
2. 设定预算,保持冷静:
明确心理价位:结合自身财力、对藏品的喜爱程度和市场行情,设定一个绝对上限。拍卖现场容易冲动,务必坚守底线。
计算总成本:最终支付金额 = 落槌价 + 买家酬金 + 可能的税费(如增值税)。佣金比例(可能高达15%-25%)不容忽视!
3. 选择竞投方式:
现场举牌:最直接,感受氛围,但需亲临现场。
书面委托:提前填写委托出价单,注明最高出价,由拍卖行工作人员代你出价,直至你的最高价。适合无法到场的买家。
电话委托:拍卖时由拍卖行工作人员接通你的电话,实时为你报价竞投。需提前申请和确认。
网络竞投:通过拍卖行官网或指定平台在线出价,方便快捷,成为主流。
4. 拍卖进行时:
专注目标:清楚自己要竞投的拍品序号。
果断出价:在心理价位内,出价要清晰果断。拍卖师语速很快,注意节奏。
警惕“托儿”:虽然大型正规拍卖行严禁虚假竞投(“托儿”),但需保持理性,不盲目跟风非理性竞价。如果感觉气氛异常,谨慎为上。
接受流拍: 如果价格远超预算,果断放弃!藏品常有,机会常在。流拍(Lot unsold/Pass/Bought in)指未达到保留价(卖家同意出售的最低价格,通常保密)或无人应价而未能成交,是常态。
    四、拍后事宜:落槌不等于结束
及时付款:成功竞得拍品后,需在规定时间内(通常几天到几周)付清全款(含佣金等)。逾期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取消交易、保证金被没收。
安排提货/运输:支付完成后,按拍卖行指示办理提货手续。贵重物品建议购买专业艺术品运输保险并选择信誉良好的运输公司。注意保管好相关票据和证书。
保管与收藏:获得心仪藏品后,注意妥善保管,提供适宜的环境(温湿度、光照等),确保其长久保存和价值稳定。
    五、给新手的忠告:
从兴趣出发,量力而行:不要超出经济能力盲目追逐高价。
学习是永恒的主题:多看书、多看展、多请教行家,积累知识和眼力是避免“交学费”的最好方法。
选择正规渠道:优先选择信誉卓著的大型拍卖行(如嘉德、保利、苏富比、佳士得等及其线上平台),其鉴定流程、拍品来源、交易规则相对更规范透明。
谨慎对待“捡漏”: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,真正的“大漏”极其罕见。过分追求捡漏容易落入陷阱。
享受过程:参与拍卖、欣赏藏品、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充满乐趣
拍卖世界精彩纷呈,机遇与风险并存。掌握核心知识,保持理性头脑,做好充分准备。
拍卖不只是“价高者得”:这些隐藏规则你知道吗?

    在大众认知中,拍卖往往被简化为“价高者得”的竞争游戏,但实际拍卖规则远比表面复杂。从法律条款到行业惯例,隐藏规则深刻影响着拍卖结果。本文将通过案例解析、规则对比和行业实践,揭开拍卖的“隐藏规则”面纱。
一、隐藏规则一:保留价(底价)——出价再高也可能无效
规则解析
保留价是委托人设定的最低成交价,若竞买人出价未达此价,拍卖师有权宣布“流拍”。
案例说明
某幅画作起拍价100万元,但保留价设定为150万元。若最高出价仅120万元,即便全场无人竞争,拍卖仍无效。
关键点
保留价通常不公开,仅拍卖师和委托人知晓。
竞买人需通过竞价试探市场,但无法直接获知保留价。
二、隐藏规则二:优先购买权——特殊买家的“特权”
规则解析
法律或合同赋予特定主体(如共有人、承租人)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成交的权利。
案例说明
某房产拍卖中,承租人享有优先购买权。若竞买人A出价500万元,承租人只需匹配该价格即可优先成交,无需更高出价。
关键点
优先购买权需提前申报并经拍卖师确认。
竞买人需注意竞价策略,避免被优先权人“截胡”。
三、隐藏规则三:瑕疵不担保——买方需自行“避坑”
规则解析
拍卖标的通常以“现状”交付,委托人和拍卖行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。
案例说明
某二手车拍卖中,车辆存在重大事故记录但未披露。竞买人竞得后发现,若拍卖公告已声明“不担保瑕疵”,则难以主张赔偿。
关键点
竞买人需提前尽调(如查验产权、检测质量)。
司法拍卖中,法院通常不保证标的真实性,风险更高。
四、隐藏规则四:佣金与费用——成本远超成交价
规则解析
拍卖行收取佣金(通常为成交价的5%-20%),部分拍卖还涉及保险费、保管费等。
案例说明
某艺术品以100万元成交,若佣金为15%,则买受人实际支付115万元,外加可能的运输、保险费用。
关键点
佣金比例因标的类型和拍卖行而异,需提前确认。
司法拍卖佣金可能较低,但需支付其他执行费用。
五、隐藏规则五:竞价策略——心理博弈与规则利用
规则解析
竞买人可通过“跳价”(大幅加价)、“托价”(委托他人出价)等策略影响对手决策。
案例说明
在某土地拍卖中,竞买人A直接跳价至起拍价的2倍,试图震慑其他竞买人,最终以较低溢价成交。
关键点
跳价可能引发对手退缩,但也可能激化竞争。
托价需谨慎,若被识破可能违反公平原则。
六、隐藏规则六:流拍与再拍卖——价格可能更低
规则解析
若标的流拍,委托人可能降低保留价或调整条件重新拍卖。
案例说明
某房产首次拍卖保留价500万元流拍,二次拍卖保留价降至400万元,最终以420万元成交。
关键点
首次流拍后,竞买人可关注后续拍卖机会。
司法拍卖中,流拍后可能转为变卖,价格更灵活。
七、隐藏规则七:特殊拍卖形式——网络拍卖与密封报价
规则解析
网络拍卖通过延时竞价(如5分钟内无人加价则成交)和密封报价(一次性提交最高价)改变传统模式。
案例说明
某网络司法拍卖中,竞买人通过延时竞价在最后1分钟加价,最终以高于起拍价30%的价格成交。
关键点
网络拍卖需注意系统延迟、出价时间限制。
密封报价需精准预估对手出价,风险较高。
八、隐藏规则八:法律风险——违约与撤销
规则解析
竞买人悔拍需承担保证金损失,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;拍卖结果可能因程序瑕疵被撤销。
案例说明
某竞买人悔拍后,法院没收其20万元保证金,并责令其补足差价(二次拍卖成交价低于首次的差额)。
关键点
悔拍不仅损失保证金,还可能影响信用记录。
拍卖结果被撤销后,竞买人可能面临合同无效风险。
总结:拍卖是规则与策略的双重博弈
拍卖的“隐藏规则”本质是法律、商业逻辑与人性博弈的体现。对于竞买人而言,需:
提前研究规则:熟悉保留价、优先权、瑕疵担保等条款。
尽调标的: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损失。
制定策略:根据标的类型和竞争环境调整出价方式。
控制风险:合理设置预算,避免悔拍或过度竞争。
拍卖不仅是价格竞争,更是对规则理解、信息获取和决策能力的综合考验。只有掌握隐藏规则,才能在拍卖中占据主动。

拍卖公告